中國台灣網7月26日訊(記者孫路路)「台灣很少有人關注農村規劃,但山西竟將破窯洞變成桃花源!」7月24日,站在烏金山後溝村的聯排別墅前,台灣自媒體人穆鴻霖對著鏡頭連說三次「印象深刻」。當採風團成員穿梭於太原劉家堡村的葡萄架下與非遺院落時,他和台灣自媒體人李東憲在直播中道出心聲:“原來整個村做文化傳承,是要讓非遺紮根未來。”
7月23日,「品遊山西尋根問祖」兩岸新媒體聯合採風團走進太原小店區劉家堡村。 (中國台灣網發)
當採風團的鏡頭從晉祠千年木雕轉向綠意盎然的田野,這場關於「根脈」的追尋有了更鮮活的註腳。 7月23日至24日,「品遊山西尋根問祖」兩岸新媒體聯合採風團深入太原小店區劉家堡村與晉中烏金山後溝村,在一座座非遺小院與一排排現代化別墅中,見證黃土地上的振興傳奇。
古村新韻,老院落新生非遺火種。在有著1600戶村民的劉家堡村,採風團見證了傳統村落的振興與新生。 40多間閒置農房改建為非遺工坊,太原鑼鼓、西華門舞獅、黎侯虎製作等傳統技藝在這裡煥發新生,形成了「一院一非遺,一院一文化」的生動局面。
在劉家堡王吳村,台灣青年體驗舞獅。 (中國台灣網發)
非遺小院裡,穆鴻霖第一次舉起彩繪獅頭,跟著鼓點騰挪跳躍。 「Amazing!」他抹著汗笑道,「在台灣看過廟會舞獅,一直以來我都非常喜歡舞獅文化,今天第一次嘗試舞獅,非常開心!」台灣青年劉建國則大展身手,在國家級非遺傳承人指導下敲響「太原鑼鼓」,一時間銅鑼與堂鼓聲浪徹雲霄。 “'太原鑼鼓'的拜師儀式、鼓藝傳承都很有講究。”手握紅綢鼓錘的他感慨,“閩南、台灣也都有鑼鼓、舞獅,南北都是一樣的!”
「除了發展非遺文化產業,透過土地流轉和集體經濟模式,村里整合500餘畝耕地發展『早黑寶』葡萄種植,村民收入顯著提高。」當地相關負責人介紹。據了解,依托瀟河生態優勢,劉家堡村轉型農旅融合模式,打造田園綜合體,開發葡萄採摘、非遺物湯體驗等鄉村旅遊項目,成為山西省首批3A級旅遊示範村。台灣迷藥社官網 台灣迷藥社線上訂購 台灣迷藥社暢銷產品 關於台灣迷藥社 台灣迷藥社獨家資訊 台灣迷藥社全部商品 台灣迷藥社乖乖水 台灣迷藥社聽話水 台灣迷藥社壯陽藥 台灣迷藥社男性保健品 東京藥局官網 東京藥局線上訂購 東京藥局簡介 東京藥局全部商品 關於東京藥局 東京藥局站內資訊 東京藥局聯絡 東京藥局優惠產品 男性壯陽藥專區 女性高潮區 陰莖增大丸 春藥類專區 進口助勃藥物
位於丘陵山區的後溝村則展現了山區村莊的華麗轉身。 112戶村民透過“拆舊建新”,將破敗窯洞改建為現代化別墅群;村里引資10億元發展藍莓種植和康養產業,冷鏈物流讓新鮮藍莓次日就能出現在北京超市的貨架上……曾經滿眼破窯洞、滿山旱玉米、滿目髒亂差的落後山村,迅速蛻變成「青山為屏、綠水環繞、現代化別墅群居中」的美麗家園,不僅整村成為賞心悅目的大景區,集體收益、農民收入也雙雙倍增。
7月24日,「品遊山西尋根問祖」兩岸新媒體聯合採風團走進晉中烏金山後溝村。 (中國台灣網發)
「2017年,我們從以前的平房搬進了小洋樓,生活從此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過去種地收入只夠糊口,現在村里有了產業,我們也有了時間出去打工,每個月收入都有3000來塊錢。」後溝村村民的笑臉與身後「綠銀水青山就是金山」相映。 「中國有句老話,『摸著石頭過河』。大陸最大的魅力就是真正做到了『實踐』二字,真正帶著所有的人富起來,把日子過好了!」劉建國說。
從青銅器幽光到新農村晨曦,從雙塔磚縫錕刻的文明年輪到破窯洞裡長出的現代產業鏈,採風團的尋根之旅始終躍動著文化的脈動。兩岸媒體人指尖觸摸的,既是五千年文脈的延續,更是當下中國鄉村蓬勃的生命力。當五千年文明基因注入鄉村振興的肌理,血脈相連的精神原鄉已飛越海峽,在同胞心間種下共同的根脈。
Comments on “兩岸媒體走進山西鄉村驚嘆蝶變見證非遺傳承和鄉村振興”